差速器是汽車傳動系統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在汽車轉彎或遇上不平整的路面時,調整四個車輪的轉速差,從而保持車輛的平衡,極大地提升汽車安全性。而這種精準細微的調節,則是由差速器內一組精密的齒輪來完成。總部位于江蘇泰州的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制造差速器齒輪的行家里手,產品市場占有率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提起太平洋精鍛,不一定是人盡皆知。
但提起大眾、奔馳、寶馬、奧迪、豐田、日產、通用、福特、沃爾沃、比亞迪等一眾知名汽車品牌,一定是無人不曉。在這些汽車的傳動系統中都有一種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差速器齒輪(調節汽車轉彎時產生轉速差的核心部件)。而太平洋精鍛正是中國同行企業中唯一一家同時給這幾大汽車公司眾多車型配套精鍛齒輪的標桿企業。
太平洋精鍛不僅進入了以上終端客戶供應鏈,還進入了吉凱恩、麥格納、美國車橋、德納、博格華納、伊頓等全球知名客戶的汽車配套體系。太平洋精鍛汽車差速器齒輪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在此基礎之上,太平洋精鍛又率先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實現了差速器總成和輕量化鋁合金鍛件的自主研發生產。作為幕后英雄,太平洋精鍛在中外管理傳媒發起的“中國造隱形冠軍”第三屆當選名單中赫然在列,被稱為是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在工業界,“隱形冠軍”專指在某一細分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卻隱身于大眾視野之外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普通消費者可能沒怎么聽說過,但是它們卻各懷獨門絕技,在各自的領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引領著整個行業的發展。發達國家在先進高端制造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一個原因,就是擁有大量掌握核心技術、工藝先進的“隱形冠軍”。可以說,“隱形冠軍”是決定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點之一。
30年上下求索,太平洋精鍛交出的無疑是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創立于1992年的太平洋精鍛,已經走過了30年風雨兼程,回顧這不平凡的30年,正好可以以10年為節點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10年,是創業摸索的10年,是連續虧損的10年,也是積累總結的10年。第二個10年,是正確發展的10年,也是厚積薄發的10年。第三個10年,是進入資本市場的10年,也是順勢騰飛的10年。
當大家都在賺快錢時,太平洋精鍛卻耐得住10年虧損的寂寞。當中國汽車市場尚處初步階段時,太平洋精鍛卻果敢地將冷精密成形和冷/溫/熱復合精密成形差速器錐齒輪和變速器結合齒輪認準為未來發展方向。當別人“去杠桿”收縮投資時,太平洋精鍛卻在加快產能擴張……這一切,背后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么?
下一個30年的大幕即將拉開,高瞻遠矚的太平洋精鍛又會繪制出怎樣一幅宏偉藍圖?
用齒輪精度領軍行業標準
從業30年來,中外管理與太平洋精鍛的掌舵人夏漢關致力于齒輪產品的迭代升級。先后獲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江蘇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由他領軍的太平洋精鍛也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48件、實用新型專利156件,打造了一張中國民企閃耀國際精鍛舞臺的名片。
太平洋精鍛生產的差速器齒輪,之所以受到國內外各大汽車廠商的青睞,不僅因為耐用,更關鍵在于它的高精度。齒輪制造需用模具壓制后一次成型,模具的精密程度、高穩定性,決定了差速器齒輪的高精度。
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鍛造二車間主任岳耀東說:“在精密鍛造中,夏總指導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齒形修正,用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齒輪傳動平穩、噪音小。同時,通過0.01毫米級別的過程質量控制,在百萬級產量下,產品尺寸精度也能保持一致性。”如今使用這樣的模具鍛造出來的差速器齒輪,與設計數據之間的偏差,可以控制在0.02毫米之內。
正是夏漢關這一系列超越毫厘之間的高標準,造就了太平洋精鍛從差速器單個零件到總成的飛躍,也打造了世界汽車零配件行業中的“中國精度”。
用創新創造完成華麗轉變
90年代初,差速器齒輪市場已經牢牢被國外企業占據,國內還沒有人嘗試冷鍛成型技術。面對這樣的局面,夏漢關只能從零開始。他一方面組織專家組,多次前往海外學習先進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和國內大學合作,經過二次創新,轉化成自己的技術。“從國外進口回來設備,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沒有現成經驗,我們就自己摸索,實驗一次又一次。”提起那段回憶,夏漢關記憶猶新。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太平洋精鍛首先在國內掌握了冷擺碾成形技術。
在這條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太平洋精鍛經歷了漫長的積累過程。起初的10年間,企業連續虧損,最艱難的階段,甚至連續6個月發不出工資,一度瀕臨破產。風雨飄搖之際,時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夏漢關臨危受命,挑起了挽救企業的重擔。“我絕不服輸,下決心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決不讓企業倒閉。”夏漢關說,面對困局,他帶領約70名骨干出資,從原先獨資的外商手里成功受讓了企業股權,將渙散的人心重新擰成一股繩。并另辟蹊徑,看準世界上先進的節能節材高新技術產品——汽車變速箱結合齒坯,以快人一拍的超前意識開發新產品,獲得成功,企業終于扭虧為盈,走出了泥沼,并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變。
以過硬技術閃耀國際舞臺
隨著產品技術的不斷提升,打開市場走向國際成為了夏漢關的下一步目標。
“難度太大了,中國人這次是真的干不了了。”德國大眾在2010年召開的變速器結合齒輪國產化推進會上如是說道。他們說這話的前提,是建立在上一次做差速器齒輪基礎上的。
2007年,德國大眾在中國大連建立自動變速器工廠。雖然是在中國建廠,但并不準備找中國供應商,并明確提出“中國人做不好,不要來。”但是不信邪的太平洋精鍛憑著自己堅定的執著與過硬的技術,逆襲成功地取得了與德國大眾的差速器齒輪配套合作。
而這次的結合齒輪,與上一次的差速器齒輪不同。太平洋精鍛在給德國大眾配套差速器齒輪之前畢竟還是和國內其他車廠有過配套基礎的,至少技術上相對成熟。而結合齒輪,當時在國內還完全是個零,從來沒有人做過。這也是為什么德國大眾說中國人“這次真的做不了”的原因。
但這一次,太平洋精鍛董事長夏漢關依然還是不信邪。雖然從沒做過結合齒輪,但他是有一定的提前儲備的,不僅招聘了大量專業人才專門研究技術創新,而且還不斷派人去德國取經,積累了一部分經驗。所以他依然有信心拿到德國大眾結合齒輪的配套合作。
結合齒輪一套共有7個,夏漢關選了最難的一個進行攻克。從工藝到模具再到技術,反復試驗。雖然第一套產品做出來就壞掉了,但馬上分析原因并修正,第二套又壞掉了,再分析原因再修正,接著第三套,第四套……就這樣,過了七八個月后,通過檢測合格的樣品終于做出來了。夏漢關帶著樣品去德國大眾總部做過程展示,德方再一次感受到了太平洋精鍛的誠意,與上次的場面冷淡不同,這次德方特意選了一個大會議室,分批次約2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夏漢關團隊不僅從工藝方案到模具設計再到技術加工做了詳細展示,而且還把對這一領域的前瞻性研究投入、理解掌握程度以及未來的發展路徑,也都一一做了展示。夏漢關團隊的有備而來,令德國大眾認識到,太平洋精鍛比中國其他同行對于齒輪布局得更早,也研究得更深,是具備一定合作基礎的。于是,雙方這才開始進行項目討論。之后經過一系列的技術評審、產能評審,三年后,最終達成了配套合作。
太平洋精鍛與德國大眾合作的結合齒輪業務,從零技術、零工藝、零設計,到最終實現批量生產,進而占到了公司年總銷售額的10%以上。
下一個30年,太平洋精鍛將是什么樣?
2015年開始,隨著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開始直接訂購差速器總成,而不是單一的齒輪,太平洋精鍛為了適應新形勢,也開始轉型升級。一方面引入多條差速器總成生產線,另一方面開始進行差速器輕量化、智能化的研發。30年來,深耕差速器領域,從一窮二白到單項冠軍的進化歷程,讓夏漢關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夏漢關說:“我們借助已有的市場技術優勢,依靠同心圓不斷把市場做大。隨著中國汽車行業未來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一定有一大批中國優秀汽車零部件企業成為汽車板塊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跨國公司,這是我們未來10年要努力做的事情。”
按照未來經濟增長規律,國家經濟總量上去以后,一定會有很多大企業出來。但在鍛壓行業,中國還沒有很大的企業集團,但印度、德國、日本都有。
在中國向全球最大經濟體成長的過程中,太平洋精鍛應該抓住機會去做各方面的準備,成為與國家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化企業。
要想成為全球化企業,就要一步一步地把全球化企業的基本功練好,把產業基礎做好,人才配備好,還要有全球化的思想。不管到哪一天,不管什么行業,都少不了鑄造、鍛造、模具、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太平洋精鍛就圍繞基礎工藝,干熟悉的領域,能夠發揮特長的領域,然后把它變成跨國公司,布局到發達國家,成為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企業。
太平洋精鍛從江蘇泰州姜堰這個地方出發,發展到天津、寧波、重慶、上海、日本。企業想要發展一定要到更安全的地方,即政 治比較開明與穩定、法制健全、人民素養比較好的地方,那一定是經濟發達的地方。發達地區,除了人工成本貴,其他成本相對都是比較低的,省心。
未來30年,太平洋精鍛有一個雄偉的目標,就是發展成為一個不一定是全球特別大的公司,但要成為戰斗力最強的公司,要掌握核心技術。希望將來在歐洲、在東南亞、在美洲都企業和研發機構,逐步實現全球化。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前進。
文章來源: 荔枝新聞,《焦點訪談》,《太平洋精鍛的故事與哲理》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